外省資訊
		
		
			資金支持50-100萬,11月8日截止!2025第二批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條件、額度、流程+主體適配
			
			
				
			
			
						
		 
		
			想攻克產業關鍵技術、搶占未來產業賽道,申領50-100萬元專項資助?本文全面解讀2025第二批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(技術創新+未來產業創新),拆解申報條件、雙平臺網上流程、10月20日-11月8日關鍵周期,助武漢企業、高校院所高效獲取資金支持!
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免費咨詢:15855157003(微信同號)
深耕項目申報13載,我們為安徽、湖北、江蘇、湖南、四川、陜西等重點省份的企業提供“前期規劃→中期培育→后期申報”的全流程服務。我們不僅是材料專家,更是您的戰略顧問,精準匹配政策紅利,確保每一項關鍵認證成功落地。
為展現我們的專業廣度,以下是我們精通的部分項目矩陣:
資質認定: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;
研發平臺:企業技術中心、工業設計中心、技能大師工作室;
智能綠色: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、綠色工廠、兩化融合;
專項榮譽:首臺套、老字號、質量獎、科技成果評價;
知識產權:專利、商標、版權、軟件著作權;工商財稅同步提供專業規劃。
選擇我們,就是選擇一個全面、可靠的成功保障體系——讓您專注核心業務,將專業的事交給我們。
一、項目核心價值:武漢創新主體專屬3大紅利
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聚焦“補短板、攻前沿、促轉化”,成功申報可為主導產業升級與未來產業培育提供關鍵支撐:
資金精準扶持:技術創新項目單項目50萬-80萬元、未來產業創新項目80萬-100萬元,企業需按1:1配套自籌資金(未來產業鼓勵多渠道配套),可用于關鍵技術攻關、新產品研發等,如武漢某新能源企業曾獲100萬元未來產業資助,突破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技術;
產業升級助力:針對武漢產業“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”,支持形成產品化、場景化成果,例如汽車制造領域可攻克智能網聯核心算法,光電子領域可研發高端激光器件,直接推動產業提質增效;
新質生產力培育:未來產業創新項目聚焦前沿技術(如人形機器人、量子科技),助力武漢搶占產業新賽道,同時鼓勵產學研協同,加速“實驗室技術”向“產業應用”轉化。
二、申報關鍵信息:分類、周期與支持額度
(一)項目類別與支持重點
技術創新項目:
定位:解決武漢產業關鍵技術瓶頸,突出自主創新與產業帶動;
方向:圍繞光電子信息、汽車制造、生命健康、高端裝備等支柱產業,開展核心技術攻關(具體指南方向見附件1);
成果要求:預期形成可落地的新產品、新工藝、新裝置,需明確應用場景(如“研發的智能傳感器用于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生產線”)。
未來產業創新項目:
定位:布局前沿性、顛覆性、未來性技術,培育新質生產力;
方向:聚焦人形機器人、未來顯示、腦機接口、化合物半導體、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;
成果要求:突破“從0到1”的基礎技術或“從1到10”的應用技術,為武漢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基礎。
(二)實施周期與資金要求
執行期:原則上不超過2年(需在申報書中明確年度目標與驗收標準,避免周期過長導致成果滯后);
支持額度:
技術創新項目:50萬-80萬元(企業牽頭需配套1:1自籌資金,高校院所、新型研發機構無強制配套要求);
未來產業創新項目:80萬-100萬元(鼓勵多渠道自籌,無強制比例,但需明確資金來源);
經費管理:立項后市財政資助低于申請額度的,差額部分由申報單位自籌解決,需在預算中合理規劃。
三、申報條件:分主體對照,精準適配
(一)支持對象
武漢市內依法注冊、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創新主體,包括:企業、高校院所、新型研發機構、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(如企業技術中心、重點實驗室),鼓勵產學研協同申報(合作單位原則不超過3個)。
(二)申報單位要求(分主體)
1.企業申報要求
(1)技術創新項目企業
技術創新項目申報企業,需滿足以下任一經營與科創活動指標(若企業屬于武漢市研發型企業信息庫在庫企業,則可直接符合該類申報條件,無需額外滿足下述指標):
1.若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≤5000萬元,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:一是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≥5%,二是研發投入金額≥100萬元;
2.若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處于5000萬元(不含)-2億元(含)區間,需滿足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≥4%(對研發投入金額無額外強制要求);
3.若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>2億元,需滿足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≥3%(對研發投入金額無額外強制要求);
4.無論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處于何種區間,若上年度研發投入金額≥2000萬元,即可滿足申報條件(對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無額外強制要求)。
此外,企業需提供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,且報告中需包含研發投入相關明細,以此證明上述指標已達標。
(2)未來產業創新項目企業
主營業務需聚焦未來產業領域技術/產品研發、生產或服務;
上年度研發投入原則不低于100萬元;
特殊情形:上年度新成立企業,若為高校院所團隊創辦,可合并計算團隊在高校院所的該領域研發投入(需高校院所蓋章證明);若為母公司業務剝離成立,可合并計算母公司該領域研發投入。
2.高校院所/新型研發機構申報要求
需具備開展高水平研發的條件(如實驗室、儀器設備、科研團隊);
無明確經營指標要求,但需在申報書中說明項目與武漢產業需求的契合度(如“研發的腦機接口技術可應用于武漢同濟醫院康復治療場景”)。
3.合作單位要求
武漢市外合作單位不參與分配市級財政資金,僅作為技術支持或成果應用方;
需提供合作協議(明確分工、知識產權歸屬、經費分配、預期目標),加蓋雙方公章,申報內容需與協議一致。
(三)項目負責人要求
為申報單位在職人員(以社保關系為準),科研信用記錄良好(無失信懲戒記錄);
是項目核心思路提出者與實際主持人,具備領導創新性研究的能力(需在申報書中說明過往相關研發經歷,如“曾主持湖北省光電子領域重點項目,獲2項發明專利”);
同一負責人本次僅能申報1項,且不得承擔未驗收的武漢市級科技計劃項目。
四、申報流程:雙平臺網上申報,分階段把控時間
(一)申報時間節點
企業/高校院所申報期:2025年10月20日-11月8日(建議提前3-5天提交,避免系統卡頓);
推薦單位推薦期:2025年11月8日-11月11日(各區科技局、高校院所等需完成網上推薦,逾期無法補報)。
(二)雙平臺申報流程(任選其一)
方式一: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武漢節點(www.whwct.com)
登錄系統:進入平臺后,點擊“項目申報”模塊;
選擇項目類型:用項目負責人賬戶登錄,找到“產業創新專項—重點研發計劃—技術創新項目/未來產業創新項目-第二批”,點擊“進入申報”;
填寫與上傳:在線填寫申報信息,將簽字蓋章的《申報書》及附件掃描為PDF上傳(確保與在線內容一致,無密碼、清晰可辨);
單位審核提交:申報單位用單位賬戶登錄,進入“項目管理入口”,點擊“推薦”,完成提交(高校院所直接提交至市科創局,其他單位提交至區科技局)。
方式二:市科創局官網(kjj.wuhan.gov.cn)
登錄系統:進入官網后,點擊“項目申報與管理—在線申報”,進入“網上辦事大廳”;
選擇項目類型:用項目負責人賬戶登錄,選擇“2025年度項目—產業創新專項—重點研發計劃—技術創新項目/未來產業創新項目-第二批”,點擊“進入申報”;
填寫與上傳:在線填寫信息,上傳簽字蓋章的《申報書》及附件PDF;
單位審核提交:申報單位用單位賬戶登錄點擊“推薦”,完成提交(提交去向同方式一)。
(三)推薦單位流程
歸口管理:各區科技局(負責轄區企業、新型研發機構)、高校院所(負責本校項目)、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(負責特定平臺項目)作為推薦單位;
網上推薦:登錄“武漢市科技創新局項目管理系統”,審核申報材料后點擊“推薦”,上傳推薦函(蓋章PDF)及推薦項目匯總表(系統導出,含蓋章PDF及word版);
截止時間:2025年11月11日(推薦單位需提前審核,避免逾期影響項目申報)。
五、申報材料清單:規范準備,避免遺漏
(一)核心材料
《武漢市重點研發計劃申報書》(技術創新項目用附件2,未來產業創新項目用附件3,需項目負責人、申報單位簽字蓋章);
《科研誠信承諾書》(申報單位、項目負責人簽署,加蓋單位公章)。
(二)附件材料(按主體分類)
1.企業/新型研發機構附件
信用信息報告(從“信用中國”下載,近1年無嚴重失信記錄);
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(含研發投入明細,需會計師事務所蓋章;未來產業新成立企業需提供合并研發投入的高校院所/母公司證明);
知識產權材料(與項目相關的專利證書、軟件著作權等,需清晰顯示權利人、授權時間);
合作協議(如有合作單位,需明確分工、知識產權、經費分配,加蓋雙方公章)。
2.高校院所/醫療事業單位附件
知識產權材料(同上);
合作協議(如有,同上);
按需提供科研平臺證明(如重點實驗室、工程研究中心批復文件,證明研發能力)。
(三)材料注意事項
考核指標需“可量化、可考核”:避免模糊表述,例如“研發出3款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傳感器,準確率≥99.5%,申請2項發明專利,年銷售額預期達500萬元”;
PDF文件規范:分辨率≥300dpi,命名格式為“申報單位+項目類型+材料名稱”(如“武漢XX光電公司+技術創新項目+審計報告”),無密碼、無傾斜;
立項后材料:需提交1份紙質申報材料(與線上一致,裝訂成冊)及4份《武漢市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》(系統導出,內容不得調整)。
六、申報限制:6類情形不得申報
單位或個人已被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聯合懲戒的;
項目不符合有關保密規定的(如涉及國家秘密但未履行保密審批的);
項目已獲得國家、省、市財政資助的(若為延伸項目,需明確與原項目的異同及繼承關系);
承擔武漢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且逾期未驗收的單位(高校限制至二級學院,由高校審查);
同一項目負責人已承擔未驗收武漢市級項目,或本次申報多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;
今年已承擔武漢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(僅企業受限,高校院所等無此限制);
申報數量限制: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限6項、其他高校限5項、醫療機構限5項、科研機構/企業等限3項。
七、武漢產業適配建議:提升申報成功率
結合武漢產業特色,不同主體可針對性規劃項目方向,增強競爭力:
企業申報技術創新項目:
光電子信息領域:研發高端光纖傳感器、激光切割設備核心部件;
汽車制造領域:攻關智能網聯汽車域控制器算法、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;
需在申報書中突出“成果落地場景”,如“項目研發的技術將應用于武漢經開區汽車生產線,與東風汽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”。
企業/高校申報未來產業創新項目:
人形機器人領域:研發高精度運動控制芯片、柔性關節部件;
腦機接口領域:開發適用于康復治療的腦電信號采集設備;
需突出“前沿性”,如“項目研發的量子通信模塊,傳輸速率較現有技術提升50%,可應用于武漢量子科技產業園”。
產學研協同申報:
高校(如華中科技大學)+企業(如長鑫存儲):聯合研發化合物半導體材料,高校負責基礎研究,企業負責產業化;
需在合作協議中明確分工,體現“1+1>2”的協同效應。
武漢重點研發計劃專屬咨詢15855157003(微信同號):1對1破解痛點
若申報主體遇到以下問題,可隨時咨詢獲取解決方案:
條件判定:如“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90萬元,能否申報未來產業創新項目”“高校二級學院有逾期未驗收項目,全校能否申報”;
材料準備:如“合作協議僅簽字未蓋章,是否合規”“新成立企業合并高校研發投入,證明材料如何撰寫”;
系統操作:如“兩個申報平臺選擇哪個更高效”“提交后發現信息錯誤,能否撤回修改”;
我們深耕武漢市科技政策申報服務,可協助梳理項目方案、優化申報材料、對接推薦單位,提升申報成功率,助力武漢創新主體攻克關鍵技術、培育未來產業!